01专业介绍:
基本情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源于1978年物理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办学历史。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是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和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专业下设“嵌入式系统应用”和“智能信息处理”2个核心培养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发、设计、维护、运营和管理工作。就业对口单位包括广播电视、邮电、通信、银行、国防、电子行业等部门和企业,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核心课程:电路基础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与传感器技术、微机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2师资优势
本专业现有全职教师53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实验教师14人;教授6人,副高级2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2人;并从知名高校、企业和研究院所聘请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30人。专业拥有包括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湖湘高层次人才聚焦工程和湖南省骨干教师等一大批高级人才和教学名师。
03教授风采
蔡成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智能导航与遥感研究中心主任,校学科带头人。全国科研优秀教师,湖南省湖湘高层次人才聚焦工程-杰出人才。第四届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智能导航与精密定位技术。主持国家重点研究研发计划课题、国防重大应用基础课题、北斗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累积科研经费18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TOP期刊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位协科技进步三等奖。
柳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工作,后担任某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部副部长、研究部党总支书记兼副部长等职务。主要从事电波传播理论及其在雷达、通信、导航、对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长期从事总体设计、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工作。先后主持了包括重点***项目,***探索创新研究项目、创新成果转化项目,预先研究项目,***基础研究项目,973重大基础研究子专题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SCI/E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参与编写国家标准3项,参与编写了《太阳风暴》系列专著,授权专利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集体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一项,其它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专利奖等6项。
李志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湘潭大学韶峰学者。中国电子学会非线性系统与混沌电路专委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神经形态系统,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在非线性领域ND,CSF等TOP期刊和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SCI和EI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8项;曾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
杨万春,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电磁兼容学会副理事长。200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及其电磁环境,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承担产学研合作课题16项,与湖南移动、湖南电信、湖南移动、华为、中兴等企业长期合作;在IEEE等TOP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获湖南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奖二等奖、第16届国际计算机大会优秀论文奖。
04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
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级
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
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多能协同控制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
智能制造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智能系统可信导航协同创新中心,省部级
电子信息研发与产业化湖南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省部级
过程工业智能排程与能源优化调度湖南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省部级
湘潭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省部级
智能导航与遥感研究中心,校级
湘潭大学计算中心,校级
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实验中心,校级
05人才培养
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类专业协会每年都会定期开展各类各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专业对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开展相关的技能竞赛以及赛前培训工作。
专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及研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课题,编写申报书,组织课题具体实施。
利用校企合作创新实验场地、师资等资源优势,专业建立了若干创业创新实训基地,使学生尽早了解和参与实际相关工作,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专业定期邀请企业专家针对电子信息领域技术、产品、行业解决方案与服务等方面等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本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
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本专业安排了三类实习,包括: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通过实习,可以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与兴趣;学会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际进行有效结合,提升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融合。
专业聘请企业导师,将公司生产的产品以及产品设计、升级中的相关问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更具实际性与工程性,提高了复合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专业开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并定期邀请企业人员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进行行业就业指导。企业教师从招聘者的角度讲解应聘者在求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并与学生一起交流求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加自信,从而提高就业的质量。
05毕业生前景分析
电子信息专业属于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密切相关。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本专业毕业生有25%左右顺利升学继续深造,其中专业保研率约10%,绝大部分同学均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其余学生主要选择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一直以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都是社会人才需求的持续性热点,就业前景广阔。